[制服亚洲欧美一二三四区]京山室内设计图【室内设计图 效果图】
大家好今天来介绍的问题,制服亚洲欧美一二三四区,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来看看吧。

文章目录列表:
- 1、
- 2、
- 3、
- 4、游园活动方案
- 5、燃煤型氟中毒的背景、成因与致病因素研究
游园活动方案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扎实开展,我们需要事先制定方案,方案是有很强可操作性的书面计划。那么问题来了,方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游园活动方案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游园活动方案 篇1
一.指导思想: 为庆祝六一儿童节,让孩子过一个快乐的六一,同时结合科普教育特色,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我校区拟开展“我与科技同行”庆六一游园活动。
二.活动时间: 20xx.6.1上午8:30—11:30,下午休息
三.活动项目、地点及负责人
低段:
1. 七巧板拼搭
规则:给学生提供七巧板一副,学生如能拼搭成指定图案(有分解线的图案),即得分。
负责老师:张海衡 黄宁宁
活动地点:一(1)
2. 开心农场
规则:学生能认出开心农场中的3样植物即得分。
负责老师:项佳利 林舒婷
活动地点:学校五楼的开心农场
3. 看谁开得直
规则:给学生提供直线车一辆,学生能在规定的长方形线内开10米远即得分。
负责老师:许统锋 邵贤艳
活动地点:一楼圆厅
4. 给动物分类(适合低段)
规则:给你一个电路游戏板,游戏板的一侧写着一些动物的名称,另一侧写着动物的类别,请你利用指针把相应的动物和它所属的动物类别连接在一起,如果连接正确的话,电路就会接通,电灯随即点亮,即得分。
负责老师:王倩 蔡莲丹
活动地点:一(3)
5. 奇妙的飞镖
规则:学生带着自己设计的飞镖,站在指定的圈内,用拇指和食指夹住飞镖的一端,抛出飞镖后,如果这个飞镖能够在空中划一道弧线,最后飞回学生所站的圆圈内,即得分。
负责老师:单洁 胡蔷薇
活动地点:一(4)
6. 谁能分得清
规则:给学生提供生鸡蛋和熟鸡蛋各一个,学生如能在规定的时间内找出熟鸡蛋即得分。
负责老师:陈潇潇 李雅
活动地点:二(2)
7. 纸飞机留空赛
规则:给学生提供4K的纸一张,请学生现场折一架飞机,如果这架飞机能在空中停留10秒钟即得分。
负责老师:石棉 王曙慧
活动地点:一楼航天航空模型室及东操场
8. 视觉游戏
规则:在规定的时间内能按一定的顺序顺利地说对所给字的颜色即得分。
如:黄 红 绿 紫 蓝 橙 黑
负责老师:余敏 邓雪梅
活动地点:二(4)
9. 手不能抖
规则:把手中的小铁丝顺利地穿过弯曲的轨道,而且没有触碰到轨道的即得分。
负责老师:毛素娟 孙玲莉
活动地点:三(2)
10. 记忆力大挑战
规则:5秒之内找对亮灯的水果,并按下相应的按钮,如果答对了绿灯会亮。如果所有的绿灯都亮了,即得分。
负责老师:徐微知 尹丽琴
活动地点:三(1)
游园活动方案 篇2
一、活动目标:
1、透过带幼儿参观小学让幼儿进一步了解小学生活,消除陌生感,激发幼儿进入小学学习的愿望。
2、提高幼儿适应环境变化的潜力,为幼儿进入小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3、透过参观学校和观看学校的记录片,培养幼儿热爱我们的学校。
4、透过活动渗透爱护环境讲究卫生的教育。
二、组织领导:
总指挥:黎红霞
副总指挥:但xx
成员:幼儿园全体教师
三、具体安排:
(一)、活动时光:10月15日下午14:30——15:30
(二)、地点:京山小学操场及各个教室、功能室
(三)、参加对象:学前班教师和幼儿。
(四)、活动要求:
1、幼儿进入小学部,提醒幼儿注意安全,遵守活动规则。
(1)幼儿要遵守纪律,走好路队,参观过程中要仔细看,不离开队伍。
(2)参观活动时不拥挤、不准大声喧哗,持续安静。不能大声说话,影响小学生学习和老师办公。
(3)爱护学校里的花草树木,不摘花,不踩草坪。
(4)在路途中不打闹、不追逐,注意幼儿的礼貌礼貌行为。
(5)注意公共卫生,不随地吐痰不乱投垃圾。
(6)弯弯腰美化校园:捡拾校园里的垃圾,并放在随身携带的垃圾袋中。
2、教师做到:
(1)班主任教师在队伍前对学生进行讲解和教育,副班主任在队伍后协助班主任纪律和安全。
(2)参观活动前做好纪律、安全、礼仪等方面的教育。教育幼儿参观活动时不拥挤、不准大声喧哗、不打闹、不追逐,持续安静;不能大声说话,影响小学生学习和老师办公;碰到老师和同学要有礼貌,要主动问好。
(3)各班老师务必配合好协调工作,将幼儿管理好,注意上下楼梯的安全。
(4)各班准备垃圾袋,在参观的过程中教育幼儿讲究卫生,自我不乱扔,看到脚边的垃圾要弯弯腰拾起来放到垃圾袋中。
(五)活动安排
1、参观小学生是怎样上课的,让幼儿了解小学生的学习状况。
2、带幼儿参观学校环境:认识与了解教室、操场、多功能室、计算机教室、食堂、学生公寓等的具体位置,并做适当的讲解,明白这些地方是小学生生活学习的重要场所以及学校老师办公的地方。
3、多媒体厅观看学校记录片15分钟左右,感受学校校园温馨的学习生活氛围。
4、延伸活动:
①表达与交流
你在小学里看到了什么?该怎样做个小学生?
②表达与创造
把自我在小学里看到的`、听到的、印象最深的用绘画的形式表现“我心目中的小学”,表达向往成为小学生的愿望。
(六)参观负责人及路线如下:(时光为30分钟)
学前一班(负责人:李xx):
启智楼北二楼各年级教学班——小卖部——打印室——多媒体厅——图书室——二楼微机室——舞蹈室——三楼微机室——语音室——心理咨询室——校长办公室——工会——政教处广播室——教导处——餐厅——升旗台——学生公寓——文化长廊——多媒体厅(结束)
学前二班(负责人:张xx):
启智楼北三楼各年级教学班——政教处广播室——教导处——图书室——二楼微机室——舞蹈室——三楼微机室——语音室——心理咨询室——校长办公室——工会——小卖部——打印室——多媒体厅——餐厅——升旗台——学生公寓——文化长廊——多媒体厅(结束)
学前三班(负责人:周xx):
启智楼北四楼各年级教学班——工会——校长办公室——心理咨询室——语音室——三楼微机室——舞蹈室——二楼微机室——图书室——教导处——政教处广播室——小卖部——打印室——多媒体厅——餐厅——升旗台——学生公寓——文化长廊——多媒体厅(结束)
游园活动方案 篇3
xx年,是社区充满合力和挑战的一年,在我国传统的新春佳节即将来临之际,为了使辖区居民和单位职工有一个“大家”的感觉,充分展现出社区热烈、喜庆、祥和的节日气氛,社区党委和居委会定于xx年1月13日下午2时开始,在钢球小区篮球场举办“龙年闹新春”游园活动。为切实做好各项工作,确保活动顺利进行,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充分展现居民和职工群众新生活、新风尚、新面貌等时代气息,大力发展和繁荣社区文化,在社区中形成健康向上、文明和谐的节日文化氛围。通过组织文明欢庆的游园活动,使广大居民和职工群众人人自主地参与游园活动之中,在游园中陶冶情操;在游园中锻炼身体;在游园中获取知识,从而让新一年充满蓬勃生机,凝聚民心,推进社区文化工作向暨定目标奋进!
二、活动领导小组
1 组 长:王嘉陵
2、副组长:徐 兵、万 柳
3、成 员:社区工会联合会委员、各单位工会主席
三、参加人员:
部分户籍在辖区的居民、单位员工及社区居干等。预计发出3000张游园券(单位工会1000张),居民凭户口6岁以上每人领取2张,先到先领,领完为止。
四、活动时间:
xx年1月13日下午2时开始------。
五、活动地点:
社区办公楼(钢球小区篮球场)
六、活动内容
1、猜谜语100条:游戏规则:参加者记住自认为能猜中谜语的编号,向工作人员作答,正确的中奖,(一票一答),此条中奖后,工作人员立即上前打红色的勾,不再续答。
2、端乒乓球行走:游戏规则:来回10米,记时30秒内完成,不掉地为胜出。
3、篮球投篮:两分线投篮,投进中奖。
4、足球射门:10米距离踢进规定的门内。
5、蒙面敲锣:用毛巾困住双眼,相距10米,原地转3圈,在30秒内敲响挂在墙上的锣。
6、跳大绳:2人摇绳,1人跳绳10下为胜。
7、超级保龄球:3瓶矿泉水摆成三角形,5米外用足球当保龄球将3个矿泉瓶同时打到即胜出。
8、吹乒乓球:杯子4个,装满水排成一竖排,把第一个杯子里的乒乓球吹到2、3、4个杯子里胜出。
9、趣味组词:从抽奖箱内依次抽出3个字,按先后顺序排列,组成有意义的句胜出。
10、圈套实物:一票领3个圈,在一定距离扔向固定的地面实物,如:小吃、酒、烟、肥皂、牙膏等,套中即可领走。
11、套活鸡活鸭:把活鸡活鸭各放一只在栅栏内,凭票领3个圈,在一定距离扔向活物,套中脖子即可领走大奖。
八、活动要求
1、1月9日前召开各单位工会主席、物业小区负责人和居民组长会议,传达社区xx年迎春游园活动安排和部署。
2、1月10日在各小区醒目地点张贴游园“海报”并公布活动项目的名称、游戏规则等,以吸引和激发群众的活动兴趣。
3、1月13日上午布置好活动现场,逢雨照常进行,活动内容将随机应变。活动现场要布置彩旗、横幅、音响等,让现场充满节日喜庆。
九、注意事项
在活动开始前,社区组织简单仪式,讲明组织这次活动地目的和意义,加强活动纪律教育,做到:
1、自觉遵守纪律,听从工作人员指挥,按序排队,做到文明礼让、欢乐祥和。
2、在游园过程中注意人身安全和现场的治安防范。
3、不乱扔果皮、纸屑和垃圾,保持活动场所的卫生清洁,
4、车辆按指定位置停放。
十、费用预算 (略)
十一、工作人员安排(略)
游园活动方案 篇4
一、活动好处
为了迎接“六一”儿童节的到来,丰富孩子们的幼儿园生活,活跃孩子们的身心,推动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和让全园所有的小朋友们快乐而有好处地度过儿童节,我校特举办“六一”游园活动。
二、活动时光20xx年6月1日上午8:30开始。
三、活动地点园内各班教室和操场
四、参加人员全园师生
五、活动策划及负责老师
总策划:滕中英
负责老师:陈赛跃、徐周丽、潘明乐、陈娇娇、徐青青、陈奔奔、卢晓巧
六、注意事项
1、要求幼儿在活动场合中有秩序排队、守纪律。
2、在游戏过程中注意幼儿的安全。
3、注意持续幼儿园活动场所的卫生清洁。
七、规则及组织
第一时段:8:30开园,所有幼儿统一穿园服,家长与幼儿凭游戏卡入园。家长可带幼儿随意参加任意班级的游戏,并由组织游戏的教师盖章进行积分。
第二时段:家长与幼儿凭游戏卡上的积分可到一楼门口领取“六一”礼物一份。
第三时段:游戏结束后,家长与幼儿可自由离园。
八、游园活动游戏资料(庆“六一”游园活动游戏资料附表)
1、定点投掷
地点:小班教室
负责老师:陈奔奔卢晓巧
游戏规则:站在必须距离外(大班2、5米,中班2米,小班1、5米)向固定位置投掷纸球,投中者奖。时光一分钟,投中一个1分,满分10分。
2、盖瓶盖
地点:小班教室
负责老师:陈奔奔卢晓巧
游戏规则:幼儿在规定时光内(1分钟)给各类瓶子寻找盖子并盖好,完全配对的算分,不相配不算分。
大班:盖10个,一个1分,满分10分
中班:盖一个1分,盖5个以上10分
小班:盖3个以内5分,盖3个以上10分
3、小猫钓鱼
地点:中班教室
负责老师:徐青青
游戏规则:幼儿在规定时光内(半分钟)钓到所需鱼的数量
大班:钓10条,1条1分,满分10分
中班:钓5条,1条2分,满分10分
小班:钓3条,3条以上10分,2条5分,1条3分
4、剪礼物
地点:中班教室
负责老师:徐青青
游戏规则:将礼物绑在绳子上,挂在有必须高度的位置上,用布将幼儿的眼睛蒙住,幼儿手拿剪刀,将礼物剪下,剪下的礼物归幼儿所有。
5、贴鼻子。
地点:大一班教室
负责老师:陈赛跃
游戏规则:蒙住眼睛走到画好的脸谱上贴鼻子,贴对位置者10分,贴在脸内位置不对者5分,贴在脸外者0分。
6、套圈。
地点:幼儿园操场
负责老师:徐周丽
游戏规则:在必须距离外(大、中、小班幼儿各自)套圈,套住小椅子,一个圈为1分,满分为10分。
7、夹弹珠
地点:大二班教室
负责老师:陈娇娇
游戏规则:幼儿在规定时光内(1分钟)夹弹珠
大班:夹10个,1个1分,满分10分
中班:夹5个,1个2分,满分10分
小班:夹3个,3个以上10分,2个5分,1个3分
8、踩圆心
地点:幼儿园操场
负责老师:潘明乐
游戏规则:幼儿蒙住眼睛站在圆心随音乐踏步走,音乐停止时幼儿随之停止。在圆内者10分,在圆外者0分。
游园活动方案 篇5
一、活动目标: 共度快乐六一,增进亲子感情,促进家园共育。
二、活动组织: 策划:* 成员:* 后勤:* 摄影新闻:*
三、活动时间: xx年 6月1日(星期五)上午8:30―10:50
四、活动准备:
1、园部和各班布置节日环境,各班门口张贴个性化的游戏单。
2、每班准备两个游戏,正副班各负责一个。
3、每位幼儿一份六一礼物,游戏小奖品若干。
4、每位家长一张游戏卡,优胜奖券若干。
五、活动流程:
1、8:30―9:00 家长凭接送卡入园内,到孩子所在班级签到、领游戏卡,班主任对孩子进行节日教育,可适当组织节目表演,向幼儿和家长介绍本次活动具体安排和游戏玩法。
2、9:00―10:30 家长带孩子随意参加同年龄班级组织的游戏,每玩一个游戏后由组织游戏的教师盖小印章,不得重复玩一个游戏,优胜者发给奖券。家长凭奖券到保健室领取小奖品,凭游戏卡(必须六个游戏全部玩过)换小礼物。
3、10:30―10:50 家长带孩子回班级,领取六一礼物。家长离园,原则上不带孩子。
六、活动项目:
(一)小班组
游戏一:袋鼠跳(地点:芽芽班外场地 组织者:*)
准备:场地上画有起点与终点的标志。
玩法:分4组进行游戏,家长将孩子抱在胸前,双脚并拢从起点跳跃至终点,先到者为胜。
规则:必须双脚并拢跳跃至终点,否则视为犯规,不计成绩。
游戏二:夹弹珠(地点:芽芽班 组织者:*)
准备:筷子、勺子、弹珠若干,碗若干。
玩法:分4组进行游戏,每个碗里放10个弹珠,家长用筷子夹,孩子用勺子舀,把弹珠从一个碗移动到另外一个碗里,先移完的为胜。
规则:以碗中弹珠数为准,掉落的不计入总数。
游戏三:亲子二人行(地点:苗苗班 组织者:*)
准备:场地上画好四个走道。
玩法:一位家长和一位幼儿参加活动,幼儿和家长分成四队,幼儿和家长面对面站好,幼儿的脚踩在家长的脚上,准备出发,游戏开始,家长带着幼儿向终点前进,最先到达终点的队为胜。
规则:幼儿的脚不许离开家长的脚。
游戏四:喂饼干(地点:苗苗班 组织者:*)
准备:在活动室内贴好横线、四只小动物箱子、四篮积塑。
玩法:一位幼儿和一位家长为一组,四组为一轮游戏。游戏时家长和幼儿站在线后,将积塑扔进前面的箱子里,在规定时间内哪组扔进箱子的积塑最多为胜。
规则:投积塑时家长和幼儿的脚不能超过横线,每次只能扔一个积塑。
游戏五:两人三足走(地点:果果班外场地 组织者:*)
准备:场地一块,绳子四根。
玩法:八人为一组,幼儿和家长并肩站着,家长左脚宝宝右脚搂绑住,听信号开始,谁先到终点获胜。
规则:游戏过程中,家长不能抱幼儿如有返回原地,重新游戏。
游戏六:抛球接球(地点:果果班外场地 组织者:*)
准备:海洋球、框子若干。
玩法:四家庭为一组,四组同时进行比赛。宝宝和家长分别站在场地的两端。游戏开始,幼儿抛球,家长手持框子接球,时间为一分钟,球多获胜。
规则:掉在地上不能捡起来。
(二)中班组
游戏一:听音乐抢椅子(地点:朵朵班 组织者:*)
准备:三张大椅子
玩法:四个家庭为一组,家长抱着自己的孩子听音乐围着椅子走,音乐停止以最快的速度找一张椅子坐下,没有抢到的淘汰,抢到最后一张椅子的为胜!
规则:要求音乐停止后才能抢椅子坐下!
游戏二:树袋熊(地点:塑胶跑道南端 组织者:*)
准备:障碍物
玩法:四个家庭为一组,宝宝抱住家长,家长从起点以最快的速度绕过障碍物原路返回到起点,中途家长不得用手去抱住孩子,谁最快为胜!
规则:宝宝若不小心滑下来掉地,游戏终止。
游戏三:投沙包 (地点:星星班 组织者:*)
准备:场地上画好若干格子,格子内分别写上数字,沙包若干个。
玩法:四个家庭为一组,家长和孩子各拿一个沙包依次投向有数字的格子内,最后以数字总和大的为胜。
燃煤型氟中毒的背景、成因与致病因素研究
刘晓端 曾太文 李奇 房珂玮
(中国地质科学院生物环境地球化学研究中心,北京 100037)
郭艳梅 王峙 王洪权 吴涛 刘晓芬
(北京市房山区预防医学研究中心,北京 102400)
摘要 本文根据氟元素迁移演化的时空特点,从煤-水-空气-农作物-人体完整的循环体系入手,基本查明病区内含氟煤层的分布、区域地质构造和变质作用对煤层物质成分的影响以及煤中主要微量元素成分,高氟煤是研究区致病的主要物源;系统地测定了环境介质中氟化合物,估算出氟在环境中的总体暴露量和人体摄入氟量,认为不科学的燃煤方式使居室空气中氟含量严重超标是导致燃煤型氟中毒的主要因素;燃煤过程中释放出的碳氢化合物及其他的无机化合物充满室内,经过复杂的化学反应产生了氟化氢和氟氯代烷烃化合物,包括CCl3F(F11)、CClF2(F112)和C2Cl3F3(F113),构成侵害人体的有害物质,特别是燃煤中形成的氟氯代烷烃化合物,是除工业生产的氟氯代烷烃化合物外的一个重要发现,对于人类的影响不亚于工业污染。初步掌握了氟元素生物地球化学环境特点及其转移过程和致病因素,厘定了地球化学模型和简单的回归方程。
关键词 燃煤型氟中毒 背景 成因
燃煤型氟中毒是一种典型的地球化学疾病,这种疾病的流行与病区的地质、地球化学条件、气候变化、生活方式和习惯以及社会的经济发展等综合因素密切相关。在高氟环境中生活的人大量吸收氟与氟化物,从而破坏体内钙、磷的正常代谢,影响中枢神经的正常活动,造成肝、肾损伤,智商降低,引起氟斑牙、氟骨症等,以至于失去劳动能力。这种疾病在辽宁、河北、北京、山西、河南、陕西、湖北、湖南、云南、贵州、四川、广西、江西、浙江等14个省、市、自治区有较大范围出现,影响到约5000万人口的身心健康,严重地阻滞了这些地区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群众的脱贫致富。为阻断氟元素对机体的侵害,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更好地促进经济的持续发展和提前实现脱贫致富计划,摸索出有效的防治对策,选择北京市房山区堂上村、莲花庵村(山区)和路村(平原)三个重点村庄进行了燃煤型氟中毒的环境地球化学、流行病学调查及防治对策研究。
按照氟元素迁移演化的时空特点,从煤-水-空气-农作物-人体完整的循环体系入手,全面准确地把握氟源、携氟介质、氟中毒疾病程度三者之间的剂量-效应关系,基本查明病区内含氟煤层的分布、区域地质构造和变质作用对煤层物质成分的影响以及煤中主要微量元素成分,高氟煤是本区致病的主要物源;系统地测定了环境介质中氟化合物,估算出氟在环境中的总体暴露量和人体摄入氟量,认为不科学的燃煤方式使居室空气中氟含量严重超标是导致燃煤型氟中毒的主要因素。燃煤过程中释放出的碳氢化合物及其他的无机化合物充满室内,经过复杂的化学反应产生了氟化氢和氟氯代烷烃化合物,包括CCl3F(F11)、CClF2(F12)和C2Cl3F3(F113),构成侵害人体的有害物质,特别是燃煤中形成的氟氯代烷烃化合物,是除工业生产的氟氯代烷烃化合物外的一个重要发现,对于人类的影响不亚于工业污染。初步掌握了氟元素生物地球化学环境特点及其转移过程和致病因素,厘定了地球化学模型和简单的回归方程。
1 研究工作方法
1.1 环境地球化学样品的采集和测定
在研究工作区内分别采集土壤、水、煤、拌煤土、炉灰、灰尘、粮食、室内空气粉尘和空气样品。除空气粉尘和空气以外的其他样品,经粉碎过200目筛后,测定总F、水溶性F、SiO2、Al2O3、Na2O、K2O、CaO、MgO、Fe、S、As、Sb、Bi、Hg、Se、V、Mn、Cu、Pb、Zn、Cd、Cr、Co、Ni、W、Mo、Ag、B、Be、Li、Ba和Ce。
空气样品由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所大气化学室用GC-MS测定其中的无机和有机成分。
粉尘样品由长春科技大学测定其中的氟含量。
1.2 流行病学调查采样和检测
以现状调查、不同地区病情对比和适当兼顾回顾性定群的调查方法,采集病区氟中毒病人和正常人的静脉血、晨尿、头发、指甲等生物材料,测定F,并同时登记相应的病况及体态特征,儿童最早氟斑牙出现的年龄以及病区的内外环境特征因素等。
2 结果和讨论
2.1 区域地质背景
房山区处于祁吕—贺兰山字形构造东翼反射弧的南东侧与新华夏系交接部位,除缺失震旦系、上奥陶统、志留系、泥盆系、下石炭统及上白垩统外,其他地层均有出露,其中石炭—二叠系和侏罗系为本区的主要含煤地层。煤质以无烟煤为主,主要分布在百花山向斜和北岭向斜中。百花山向斜煤产地在大安山、金鸡台、史家营、莲花庵、秋林铺、碾子沟、堂上、宝儿水、东泥洼直至东村一带。北岭煤产地北起磁家务,南到周口店,西至南窖附近,东至房山花岗岩体的范围内。
煤中含有氟和砷等有害元素。郑宝山(1988)分析了北京市房山区卫生防疫站提供的12个样品,测定的氟含量为274μg/g。王云钊等(1990)对京西地区煤层分析结果表明,石炭—二叠纪煤层含氟为302.53ug/g,侏罗纪煤层氟含量为197.5ug/g。我们于1996年分别从石炭—二叠纪和侏罗纪煤层底板至顶板系统采集了38个样品,以厚度加权法,求得房山地区煤层中氟砷含量(表1)。
由上可见,房山地区石炭—二叠纪和侏罗纪煤层含氟、砷都较高。
此外,煤中S偏低,而Cu、Pb、Zn、Ni、Co等金属元素含量并不低。还含有Sb、Bi、Hg、Cd等有害元素。
表1 房山区F、As元素含量统计表
注:世界均值F含量为80μg·g-1,As含量为5μg·g-1。
图1 北京市房山区氟异常分布图
1990年曾太文等在“北京市山区地球化学图说明”中求得房山区土壤氟平均值为627.22μg/g,以800μg/g为异常下限圈出京山90H5-75号氟异常分布在张坊、南尚乐及长操一带,面积约120km2,峰值2315μg/g;以1mg/L为下限圈出水氟异常约4km2,分布在良乡地区(图1)。
2.2 地氟病患病情况及流行病学调查统计
房山区燃煤型氟中毒影响到全区2/3的人口,约计40万人群,遍布山区和平原(图2)。堂上村、莲花庵村地处百花山南麓,处于背风的沟谷中,年平均气温约9℃,日平均气温在-5~24℃之间,无霜期仅150天左右,植被繁茂,气候寒冷。人均年烧煤1.5~2t,最多可达5t,地炉敞烧,煤烟及粉尘排于室内,污染室内空气和粮食及蔬菜等,加之过山风在背风坡的堆积作用和稳定山谷风所形成的逆温层使当地氟污染气体聚集,浓度增高,两村氟中毒较为严重。路村经济条件略好,烧房山产的高氟、高砷煤,用量较少,仅在冬季取暖,炉灶与居室绝然分开的占多数。全区发现氟中毒症状有差异,以山区为重。主要表现为氟斑牙、牙缺损、头晕、头痛、疲倦、失眠、记忆减退、肢体麻木、肌肉及关节疼痛、骨骼变形等症状,严重的失去劳动能力,生活不能自理。
(1)氟斑牙发病率
氟斑牙在三个村庄较为普遍,根据《中国地方性氟中毒防治试行标准(1981年)》,分为白垩、着色、缺损三型,每型又分三度,统计结果见表2。
表2 氟斑牙发病率统计
图2 北京市房山区燃煤型氟中毒病区分布图
氟斑牙伴有牙龈萎缩以及黑斑等。发病年龄为3~72岁,15岁以前以白垩型和着色型为主,15岁以后缺损型多见。缺损率山区高于平原,其发病部位多见于近中切齿、侧切齿,磨齿较少见。
(2)氟骨症发病率
本区氟骨症症状主要表现在关节疼痛、功能性障碍和肢体变形等。三个村比较,堂上村较重,各村发病率和发病类型见表3和表4。
表3 氟骨症发病率
表4 氟骨症类型统计
(3)尿氟水平
分别在冬季和夏季收集患者晨尿,以氟离子选择电极法检测氟含量,见表5。
表5 尿氟含量(mg/L)
1982年北京医科大学在北京地区正常人群中调查485人,获得正常人群尿氟值为(0.62±0.26)mg/L。可见,在燃煤污染严重的房山区三个村庄中,尿氟分别是正常值的2.4、3.03、1.83倍。在0.01置信水平下,与北京市正常值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
(4)血氟水平
采取静脉血,以中子活化法检测血氟含量,结果见表6。
表6 血氟含量
病区血氟值较北京市正常值高出两倍以上,且在0.01置信水平下,有显著性差异。
总之,病区地氟病患者的尿氟、血氟都较正常值高,但年龄组之间及性别无明显的差异。统计结果还表明,尿氟和血氟具有显著相关性。
2.3 环境地球化学物质中氟水平统计
1991年曾太文等人对房山区西部蒲洼、十渡、张坊、南尚乐、长沟等地土壤、玉米中的氟含量进行了研究,结果如表7。
将上述地区土壤中氟含量与玉米中氟含量作相关分析,其相关系数r=0.9133,大于r0.01=0.8333,具有显著相关性。由此推论,张坊土壤为936.47μg/g,玉米含氟量仅1.91μg/g,而堂上村、莲花庵村、路村土壤氟含量分别是606μg/g、491μg/g和570μg/g,所引致玉米氟含量最高也不过0.88μg/g,不可能导致氟中毒。可是三个村庄环境介质中氟水平统计结果(表8)中,玉米含氟34.5~47.4μg/g,显然,除土壤因素外,与玉米收获后的空气氟污染有直接关系。
表7 房山区西部土壤、粮食中氟含量(μglg)
表8 环境介质中氟含量水平统计(μg/g)
1982年胡永增等对堂上村的调查发现,当地居民习惯将玉米、辣椒等挂在房梁上,使用敞开式炉灶烘烤,粮食氟含量变化如表9。显然随着烘烤时间的加长,粮食中的氟含量成百倍地增长,极大值可达460~8000μg/g,即使洗涤也保留下12~99倍的氟含量。在食物的烘干过程中,煤燃烧释放出大量的氟及其化合物沉积在上面,食用后造成氟中毒。这就清楚地表明,食用污染的粮食是摄入氟的途径,而粮食中的氟则直接来源于室内的空气。
表9 粮食烘烤后氟含量变化统计表(μg/g)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农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虽然现在大多数农民已不在屋内用煤烘烤粮食,但几年前由于食用高氟食物而造成的体内氟含量过高的影响依然存在。
2.4 煤燃烧产物的主要物质组分
(1)粉尘
房山地区燃煤方式是地炉敞烧,属低温燃烧,时刻有碳氢化合物裂解、热合形成煤烟,其他种类繁多的金属及非金属无机化合物也随之排入空气。煤烟在空气中呈气溶胶态,表面吸附了大量的有害气体和液体,这些粉尘通过呼吸进入人体,随着深度的增加,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增大。病区室内空气中不同粒度粉尘年平均浓度见表10。
表10 室内空气中粉尘年平均浓度
表11 室内粉尘中有害物质平均浓度统计(mg/m3)
三个村庄室内粉尘平均浓度均明显超过0.15mg/m3的国家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分别是国标的5.872、3.817、4.48倍。小于5μm的粉尘浓度占总粉尘浓度的48.65%~60.77%,5~10μm的粉尘浓度仅占总粉尘浓度的8.43%~30.84%。现将室内粉尘有害元素含量换算成空气中体积浓度,结果见表11。
按照表中列出的参考标准,空气粉尘中有害元素超标的有氟、砷两元素,分别超标1.5倍和2~7.5倍。
(2)空气
①室内空气中F、S02、H2S、As
室内有害气体组分浓度是按采样时室内现场温度、压力换算成标准状态下的浓度,其结果见表12。
表12 室内气态有害物质平均浓度统计(mg/m3)
四种有害气体都严重超标,构成以氟为主的多种有害物质并存的生活环境。据测定,含氟化合物以氟化氢为主。
②有机氟化合物
空气抽样检测结果发现,煤的低温燃烧在室内所形成的有机化合物达数十种,这些有机化合物排入空气后,在水、金属元素和温度的影响下,经过一系列的加成聚合反应、氧化反应、同分异构、水解、降解作用逐步形成氟代烷烃类的含氟有机化合物,其中有二氟二氯甲烷(F12)、一氟三氯甲烷(F11)、三氟乙烷(F113)等氟代烷烃类化合物;还有氟代烯烃类有机化合物,如二氟二氯乙烯等。现将几个主要问题讨论如下。
煤的低温燃烧煤燃烧过程是一种类似干馏和分解的过程,形成固态的焦炭,液态的焦油、氨水,气态的氢、甲烷、-氧化碳、二氧化碳、氮、烯烃等。温度在低于160℃时馏出苯、甲苯、二甲苯等单环的有机化合物:当温度达到160~230℃时馏出的主要是酚类和少量的萘,即多环芳烃等;230~270℃时则馏出萘,即稠环芳烃;在温度升至270~360℃时所馏出的则是杂环芳香族化合物。本次所测定的化合物除以上述及的外,尚有五节杂环类的二氢呋喃、吡咯及六节单环的吡咯。因此,煤在燃烧过程中,不但释放大量的碳氢化合物、硅氧化合物,而且有金属元素、有机化合物、卤族化合物。这些化合物在温度、压力和各种组分浓度变化的条件下,化学性质在逐渐改变,既有氟氯代烷烃类的化合物,也有卤化氢等化合物出现。
表13 主要含氟有机化合物年平均含量统计表(mg/m3)
经测定,无论是堂上村、莲花庵村还是平原区的路村,室内空气中的有机化合物种类均繁多,现将主要的几种含氟有机化合物列于表13中。
除表中所列10种化合物以外,尚有二甲胺(C2H7N)、甲氧基丙胺(C4H11NO)、环丙基甲醇(C4H8O)、丙烷(C3H8)、溴化氢(HBr)、氯丙烯(C3H5CI)、氯甲基丙烷(C4H9Cl)、异氰基丁烷(C5H9N)、戊二猜(C5H6N2)、二甲基吡喃酮(C7H12O2)、羟基乙基肼(C2H8N2O)、二氢呋喃(C4H60)、甲基戊炔(C6H10)、二甲基环丙烷(C5H10)、氯丙烯(C3H5Cl)、氯代丁烯醇(C4H5Cl0)、吡咯(C4H5N)、丁烯醛(C4H60)、溴甲醚(C2H5BrO)、二氟二氯乙烯(C2Cl2F2)、三氯乙烯(C2HCl3)、甲基咪唑(C4H6N2)、甲苯(C7H8)、氯甲基戊烷(C>6H13Cl)、二氯三氟乙烷(C2HCl2F3)、四氯乙烯(C2Cl4)、乙苯(C8H10)、十一烷(C11H24)、十二烷(C12H26)、萘(C10H8)等多种有机化合物。另外,煤中的K、Na、Ca、Mg、Si和重金属元素等在燃烧中释放,参与各种化学反应,形成了一个充满化学变化危机的环境。
氟氯代烷烃的形成及毒性上述几种氟氯代烷烃是煤在燃烧过程中所释放出的烷烃和氟化氢气体相互作用而形成的。
煤燃烧释放出甲烷,在其他卤素的作用下,烷烃的氢原子为卤素所取代而形成四氯化碳。
CH4+Cl2→CH3Cl+HCl
CH3Cl+Cl2→CH2Cl2+HCl(二氯甲烷)
CH2Cl+Cl2→CHCl3+HCl(三氯甲烷)
CHCl3+Cl2→CCl4+HCl(四氯化碳)
四氯化碳在金属元素催化作用下,与无水氟化氢反应得到氟里昂:
地球化学环境:农业·健康
或:
地球化学环境:农业·健康
地球化学环境:农业·健康
由于空气中存在大量的HF和CCl4,使得上述反应反复进行,室内F12的浓度不断增加。同时还产生CCl3F、CClF2、CClF3等氟氯代烷烃化合物。
氟氯代烷烃类化合物具有沸点低、常温下易挥发等特点,易从呼吸道进入机体。经实验14C—F11或14C—F12被动物吸入后,一分钟即可在血液中检出。肺泡对氟氯代烷烃的吸收率取决于他们的化学活动性质,并与他们在肺泡的分压和脂溶性呈正比。试验还表明,在给家兔吸入384mg/m3的F22一小时后,约有80%被吸收,各肺泡内血液中F22分压迅速达到平衡状态。在堂上村、莲花庵村、路村三个村检出F110.182~20.3943mg/m3,年平均11.2455mg/m3;F1213.168~20.735mg/m3,年平均17.9419mg/m3。而前苏联1974年颁布的标准,F11、F12均为小于10mg/m3。显然本区F11、F12是较高的。氟氯代烷烃能随血液分布至全身组织,并透过细胞膜进入细胞。进入机体的氟氯烷烃主要分布在肺组织,并能通过脑脊液到达脑实质。根据研究获得的成果,氟氯代烷烃类随着氯原子数量增加而毒性增大。另外,研究中还发现溴化氢存在,其浓度达到70mg/m3。由于氟溴代烷稳定性较差,因此不能排除氟溴代烷烃的存在。高浓度的氟溴烷烃可以引起呼吸道刺激、震颤、痉挛,在致死浓度动物产生急性肺水肿而死亡。
至此,我们清楚地看到,高氟煤燃烧过程中释放出的氟及其化合物不仅污染了室内空气,也使粮食中的氟含量增加,大量的氟由呼吸道和消化道进入人体。
2.5 总摄氟量估算及危害程度的评价
不论是从什么渠道进入人体的过量氟,导致体内各种生化指标的改变和生理机能的变异程度,与环境要素氟水平是有密切关系的。这里所指环境要素系与人体有关的空气、粉尘、水、粮食、蔬菜、水果等。
(1)摄氟量计算
按照ICRP肺模型,空气进入肺泡沉积份额按0.6计算;室内粉尘中包括100~<5μm的总体沉积份额按0.3计算。
粮食摄入量计算为原粮×出粉率×元素保存率×元素浓度值。
食品结构模型按1982年膳食模型计算,三个村庄的特点略有改变(表14)。
表14 膳食结构模型(kg/d)
计算中的主要参数见表8。
根据表8和表14参数分别计算从呼吸道和消化道进入人体的氟量,见表15。
堂上村摄氟总量最高达到29.927mg/d,路村最少也有9.187mg/d,分别是标准摄入量的7.482~1.531倍。经消化道和呼吸道进入人体氟量占总氟量的比例,见表16。
表15 摄入氟量统计(mg/d)
表16 总摄氟量的构成比(%)
各村构成比例虽然不同,但经两种途径的摄氟量都超过人体所需氟水平。前已述及,煤烟污染的室内空气含氟量超过国家标准的几十至百倍,而室内的粮食及蔬菜被污染现象也相当严重,使玉米、辣椒等含氟量升至几十毫克至几百毫克每千克。通过室内空气和食物进入人体的氟量严重超标,因此,房山地区的燃煤型氟中毒的病因是食用被氟污染的粮食和由呼吸道摄人氟量过多共同作用的结果,都是由燃煤污染造成的。由此可见,改变燃煤方式或改用低氟煤是控制氟中毒疾病流行的主要方法。
(2)摄氟量与疾病相关性
为探求燃煤型氟中毒与各项生化指标及总摄氟量之间的关系。将有关指标与总摄氟量作相关分析,结果见表17。
表17 总摄氟量与生化指标相关矩阵(γ0.01=0.83.P<0.01)
①显著性相关。
氟斑牙、牙缺损、氟骨症与总摄氟量呈明显正相关,氟骨症与牙缺损程度呈直线相关。血氟与尿氟密切相关,但与疾病发生率相关不明显,提示血氟、尿氟两者仅能作为判断疾病发生的指标,难以准确量化疾病的程度。已有研究成果表明,人体内血氟与骨氟处于动态平衡中,尿氟与血氟密切相关则有可能通过增加尿的排氟量而降低血氟,逐步地将骨氟转移到血液中经尿排出体外使之降到正常水平,从而解除氟中毒对人体的危害。
以总摄氟量为自变量,牙缺损、氟骨症发生率可以用下列回归方程表示:
牙缺损率(%)=2.7962X-16.77721(r=0.9749)
氟骨症患病率(%)=1.3845X-8.2979(r=0.9499)
由以上回归方程可以看出,总摄氟量如降到6mg/d以下,在0.05置信水平下,牙缺损和氟骨症患病率可降至零,这与已有研究成果人体每日摄入4~6mg/d的结论是一致的。
2.6 病区划分及危害程度评估
由于生活燃煤引起人体摄氟量过度而导致中毒,从发现本病到现在已20余年,但病区的划分及危害程度的评估,目前仍无正式标准。吴德良等(1990)在研究燃煤型氟病区总摄氟量与氟斑牙的相关性时提出“5~15岁儿童缺损氟斑牙与总摄氟量、尿氟呈直线相关,较氟斑牙更为可靠,更能客观反映氟危害的严重程度。”孙玉富等(1993)认为“燃煤型氟中毒人均日摄氟量超过4.0mg时氟斑牙总病率即达90%以上,因此,不能作为不同病区程度的划分指标,而仅能作为病区与非病区的划分标准。”江远福(1994年)提出燃煤型氟中毒病区轻、中重、特重病区的划分标准是以8~15岁缺损型氟斑牙患病率依次是5~、20~、40~、60~。还有其他的研究者也做了不同的划分方案。
本区调查结果表明,尽管8~15岁儿童氟斑牙患病率高达98%,而牙缺损率为零,因此,以这个年龄段作为划分病区标准是不现实的。但当不同村庄总摄氟量有差异时,总体人群发病率也明显不同,特别是牙缺损和氟骨症发病率较明显。
至于氟骨症患病率,白学信(1990)认为:“在轻、中病区大量调查氟骨症是不合算的,实际调查时拍片也有困难”。流行病学调查中常使用尿氟含量,但尿氟含量与氟斑牙无相关关系,且受气候、饮水等因素影响。室内空气氟含量只能说明室内污染程度,但不是决定氟中毒程度的指标。决定氟中毒程度的是总摄氟量,总摄氟量的多少则明显反映在发病程度上,即:总摄氟量与其生物效应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可以作为病区相互比较的基础。
根据以上作者的意见,结合本次调查结果,可以得出以下几点简单的结论:
(1)综合的环境因素包括地质、地球化学、气象条件、生活方式、氟源分布等构成燃煤型氟中毒症流行的前提条件;
(2)血氟、尿氟及氟斑牙患病率只能作为划分病区与非病区的客观指标;
(3)缺损型氟斑牙患病率则是病区发病程度的指标;
(4)氟骨症是使用困难较多但较有决定意义的划分发病程度的客观指标;
(5)人均每日总的摄氟量则是反映燃煤型氟中毒的客观指标,能全面反映出人群总体摄氟水平,也能作为不同病区之间对比的客观基础。
根据以上几点,我们拟将区域地球化学条件、氟斑牙发病率、氟斑牙缺损率、氟骨症发病率、总摄氟量等为指标,将燃煤型氟中毒流行范围划分为疑似病区、轻病区、中病区、重病区、特重病区等五种不同程度的病区,具体划分标准如下。
疑似病区:具有明显的高氟和氟积累的地球化学背景,有利于氟污染的气象条件,落后的燃煤方式等。
轻病区:每年四个月以下燃烧高氟煤,氟斑牙患病率在10%以上,成年人氟斑牙患病率在50%以上,缺损率在10%以下,氟骨症患病率在5%以下,且多为I,每日人均总摄氟量在10mg/以下。
中病区:每年6个月燃烧高氟煤,通风条件差,氟斑牙患病率为50%~70%,氟斑牙缺损率为10%~25%,氟骨症患病率为5%~12%,多为Ⅱ,人均每日摄氟量为10~15mg。
重病区:每年有6~8个月燃烧高氟煤,通风条件差,粮食蔬菜在室内储藏,氟斑牙患病率在70%以上,氟斑牙缺损率为25%~60%,氟骨症患病率为13%~35%,多为Ⅲ,人均日摄氟量为15~30mg。
特重病区:长年燃烧高氟煤,通风条件极差,粮食蔬菜室内存放,氟斑牙患病率在90%以上,成年人氟斑牙缺损率在60%以上,氟骨症患病率在35%以上,为Ⅲ。
以上划分是初步设想,尚需要更多的资料加以验证和补充。
3 主要结论
(1)由于区域地质地球化学特点以及区域性变质作用,使煤层中的有机、无机化合物聚集、分散、相互反应,形成一个十分庞杂的资源库,这是地氟病发生的最重要的物源。地球化学环境是发生地氟病的根本原因,而导致地方性氟中毒的决定性因素是人体摄入氟的途径和氟存在的形态及溶解度。
(2)煤中的化学物质经低温燃烧后,释放出大量的有机和无机含氟化合物及其他有毒物质,使室内空间形成一个复杂的化学环境,这些物质经呼吸道进入人体,同时也污染了粮食和蔬菜,并被人体所吸收,造成氟中毒。这是当前房山区地氟病发病的首要病因。
(3)不科学的燃煤方式和落后的生活方式是造成室内空气污染的直接原因,也是增加人体摄氟量的重要因素。因此,改变燃煤方式,降低室内空气污染程度是防治燃煤型氟中毒的关键措施。
(4)煤在燃烧过程中经复杂的化学反应,形成大量的氟氯代烷烃化合物,其中包括CFCl3(F11)、CF2Cl(F12)和C2Cl3F3(F113),这是这次调查的重大发现。由于F11、F12较为稳定,极可能对大气臭氧层造成破坏,使得臭氧耗竭、人群皮肤癌患者急剧增加,这个影响人类生存环境的问题应引起充分的重视,而这些氟氯代烷烃化合物的形成机理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5)研究了氟斑牙发病率、氟斑牙缺损率、氟骨症发病率与人均每日总摄氟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建立了用总摄氟量预报氟中毒发病率的回归方程。以地球化学条件、地氟病发病率和总摄氟量为综合指标,提出了将病区划分为疑似病区和轻、中、重、特重病区。对不同程度的病区,应当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治燃煤型氟中毒的措施。
参考文献
耿精忠等.环境与建康.北京:华夏出版社,1993
吴鹏鸣等.环境空气监测质量保证手册.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89
曹守仁.煤烟污染与健康.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2
北京市地矿局.北京市区域地质志.北京:地质出版社,1991
北京市地矿局.北京市区域矿产总结,北京:地质出版社,1992
郑宝山.中国煤炭含氟量的研究.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1988,第3卷,第2期
郭英廷等.贵州西部晚二叠世煤层中的有害微量元素及其分布.贵州工学院学报,1993
孙景信.煤中微量元素及其在燃烧过程中的分布特征.中国科学(A),1998,12
国家环保局.化学品毒性法规环境数据手册.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2
苏企洵.有机化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
霍亚贞.北京自然地理.北京: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1989
戴国均.地方性氟中毒.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65
王云钊.氟骨症X射线诊断学图析.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0
戴瑞庭.北京门头沟燃煤污染型氟关节病.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1988,第3卷,第2期
吴德良.燃煤污染病区总摄氟量与氟斑牙患病的相关研究.中国预防医学杂志1990,第24卷,第1期
孙玉富.摄氟量与燃煤污染型氟中毒关系的流行病学研究.中国地方病学杂志1993,第12卷,第6期
江远福.生活燃煤污染型地方性氟中毒研究进展.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1994,第9卷,第2期
白学信.燃煤型地氟病病区划分标准问题.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1990.第5卷.第4期
谢妮.砷对氟中毒影响的实验研究.中国地方病学杂志1990,第13卷,第1期
周振荣.中医药对氟骨症的治疗研究.见:中国地方病学杂志1996,第15卷.第五届全国地氟病地砷病学术会议论文集
胡乔木等.中国大百科全书(化学卷I).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问题和相关问题的解答了,希望对你有用